作者:pmo4b69bd 来源:药学院 校对:无 审核:暂无 发布时间:2022-10-18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发展沿革与建设成就
一、师资队伍与历史传承
药理学教研室现有在编教职工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7%(13/15),现任教研室主任为陈志泉副教授,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研团队历史可追溯至1934年犹太裔教授开设药理学课程,1955年正式组建教研组,2005年随药学院成立划归现属单位,历经八十九载薪火相传。
二、教学体系建设与教学成果
本室构建了覆盖本硕博全层次、多专业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1. 本科生教育:承担临床医学(含5+3一体化)、药学等16个专业《药理学》核心课程,开设《临床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特色课程;
2. 研究生培养:开设《新药开发与研究》《心血管药理学》等前沿课程,形成"课程-实践-创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3. 课程建设:近年获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药理学》)、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2门(《临床药理学》、《新药审评与注册》)。
4. 教学成果:2000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省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2001年获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9年获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五年获得各类教改课题11项,其中省级教改项目立项6项,其中重点1 项;校级教改课题重点项目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教改论文20多篇。以主编或副主编编写国家级教材1部,国家规划教材2部,其他教材多部。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研究生)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广西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等奖(国家级)1人、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
三、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
学科建设呈现三大特色:
(一)平台优势突出
• 科技部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西南特色民族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二)研究方向聚焦
形成四大稳定研究方向:
1. 肿瘤药理学(异源靶向溶瘤药物研究);
2. 抗炎免疫药理学(玉郎伞等天然药物开发);
3. 心脑血管药理学(杨桃根等活性成分研究);
4. 内分泌药理学(糖尿病肾病治疗新靶点和新药物探索)。
(三)科研成果丰硕
近五年取得显著突破:
• 承担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23项,横向课题8项;
• 发表SCI论文60余篇;
• 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 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含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 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构建"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体系:
• 创新创业教育:2018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
• 实践教学平台:指导本科毕业生两百多名,指导大创项目多项,其中国家级大创10多项、区级大创20多项;
• 学术影响力:教师担任教育部药学教指委委员等国家级学术职务3人次;
• 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日本、美国、英国、泰国和越南等国家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所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五、未来发展规划
立足"健康中国"战略,重点推进:
1. 深化"新医科"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推进药理学AI课程的建设和应用;
2. 加强壮瑶民族药物现代化研究;
3. 打造广西民族药活性分子人工智能高通量筛选平台。
本教研室始终秉承"怀仁笃行 善药济世"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药理学教研平台,为推进药学教育事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药物分析教研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