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琼 来源:药学院 校对:李福森 审核:文秋林 发布时间:2025-05-16
5月15-16日,由天津中草药杂志社、药物成药性评价与系统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广西医科大学承办的“药物创新学术研讨会暨中草药杂志社四刊编委会”在南宁召开。本次会议以“创新驱动 药研无界”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陈士林和科研专家、产业人员等600余人共同探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创新协同交融 共绘医药发展新蓝图
学校党委书记陈川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创新是医药事业发展的灵魂,合作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密钥,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医药界同行能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坚实桥梁。天津药物研究院董事长黄晓华指出,今后要进一步扩大药物研发领域的合作,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与现代药物研究的深度交融,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工智能赋能 探索中药研发新路径
在主旨报告中,肖伟院士以“人工智能与‘医学-组学’数据融合的中药创新研发”为题,系统介绍了多组态大数据分析、高通量筛选及生物标志物发现等技术在中药配方优化与功效验证中的应用,并展示了集成数据库与算法的“UNIQ-TCMN”智能研发系统,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新路径。陈士林以“基因组与AI支撑的中药科技创新”为题,重点阐释了基因测序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在中药资源开发、有效成分鉴定及品种改良中的应用,构建了全球首个亿量级草药基因编码天然多样性成分库—GNDC,为中医药研究从“经验导向”向“数据导向”的转型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聚焦前沿研究 共享重要研究新成果
在主题报告中,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赵永祥、药物成药性评价与系统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晓良、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段金廒、等14名专家分别以“星火燎原—以毒攻毒”“中草药现代研究举例”“中药资源化学创新,新质生产力创造”“中药新药发现的策略与实践”“从传统中药和名方中研发创新药”“中医对生命的认知推动临床研究的高质量发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发现策略及其迭代发展”“中药临床标准化与安全精准用药”“若干中药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研究”“新技术推动中药毒理学科创新发展”“广西道地药材资源现状与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肉苁蓉—从濒危植物到中药材大品种”“中药碳点特性及应用”“丝路医药宝库:新疆维药经典药材的药效物质探索及新药研发”为题深入分享了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围绕主题探讨 共话中药产业新未来
大会设置了药物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论坛、人工智能+药学论坛、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论坛、医院药学创新服务与前沿实践论坛以及由广西医科大学主办的研究生论坛等5个平行分论坛。五大分论坛从新质生产力破局、AI技术赋能、Q-Marker筑基、临床实践贯通到青年英才接力,以创新链驱动产业链、标准链衔接服务链、人才链激活生态链的协同逻辑,环环相扣。40位专家学者及15名研究生展开深度对话,共谋医药产业未来图景。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行业内外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为培育药物创新成果、推动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